今天是中国的端午节,也是韩国“江陵端午祭”成功申遗一周年。仅有一千年历史的韩国江陵端午节“抢注”了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国端午节,令国人为之一震,很多学者认为,中国传统节日面临“生存危机”。然而,端午前夕,笔者在杭城却看到了与学者观点不一样的情形,深深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在民间扎根之深。
端午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就是香袋、艾草、菖蒲等悬挂物。在杭州方回春堂药店,笔者看到柜台前摆满了精心绣制的各色香包、细心包装的菖蒲、艾草等各种端午节用品。从5月20日起,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几百名顾客。
吃粽子在平时不算什么,在端午节就成“文化”了。5月25日刚开张的五芳斋粽子河坊新店瞄准了端午节的好时机。“好多顾客一买就是几十只,说是端午节家人团聚特地准备的。”店员小王介绍。
端午节因战国时期楚国民众纪念屈原而起,这段文化史实和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烙在每个中国人心中。时代虽然变迁,但端午节的精神文化内核牢不可破,划龙舟、吃五黄、插茱萸、挂香袋、缠五色缕的习俗传承依然。端午节作为一个“俗文化”气息浓郁的传统节日,多少年来一直被民间赋予许多新的实用性文化价值,这也正是它生命力的所在。
“每年端午节就是家庭大聚会的日子。”在杭居住了将近20年的诸暨人徐先生觉得端午节是个温馨的日子。“每年端午节,我一家子、我哥一家子,再把我爸妈从诸暨老家接过来,大家团团圆圆真热闹。”
每年端午节这天,蒋村乡龙章社区的村民都会搬出精心准备的自制龙舟举行龙舟大赛。不论年龄大小,蒋村人个个都会划龙舟。不过现在举办龙舟大赛已并非单纯为纪念屈原,村民很大程度上是把划船比赛当作一种体育竞技项目。
“振兴传统文化要依靠老百姓,同时需要挖掘、整理、发扬一些传统节庆的好形式。”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刘玉能老师认为,现在,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,一些人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视传统节日。原因有多方面,一个重要的问题是,我们对传统节日的一些固有表现形式没有理直气壮地去发扬。端午节也一样,许多流传民间的过节形式都有其渊源,不能轻易抛弃。大家都希望过一个有“传统文化味”的端午节,这就需要吃粽子、划龙舟、挂香袋……刘玉能说,从杭州人过端午越来越重视一些传统习俗看,那些形式化了的文化恰恰是生命力最强的,这一点确实值得研究文化现象、致力于保护传统的学者深思。
来源:网络
上一篇:粽子的传奇 |
下一篇:跳出“中国”看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 |